最近打开外卖软件,是不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以前一打开就跳出来的“0元购”弹窗、“1分抢全年会员”的大红banner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看起来特正经的声明:
美团说要“抵制无序竞争”,饿了么喊着“推动良性发展”,连刚入场没多久的京东外卖都出来表决心,说要“反内卷”。
好家伙,这三大平台突然集体装乖,是被谁敲了脑袋?
01 撒钱的快乐,终究要有人买单
要我说,这波“集体懂事”,早该来了。
前阵子的外卖圈,卷得简直不像样。
你出“0元奶茶“,我就搞“1分炸鸡”;
你发5元无门槛券,我直接送10元现金补贴。
平台撒钱的时候比谁都大方,活像过年给压岁钱的暴发户,但转头就把账单摊给了商家和骑手。
有商家吐槽,平台搞“买一送一”,自己得承担70%的补贴成本,卖一单亏一单,不卖又怕被平台限流,只能咬着牙陪跑。
骑手更惨,补贴大战时订单量暴增,收入看着涨了点,但平台抽成悄悄往上调,加上超时罚款变严,最后到手的钱还不如平时稳定。
消费者呢?
看似捡了便宜,其实也没捞着好。
为了凑满减多点的奶茶喝不完,为了抢0元购定闹钟蹲点,最后要么是食品堆成山放坏,要么是拿到手的汉堡比平时小一圈。
毕竟商家亏着本做生意,总不能真把自己赔进去吧?
这哪是补贴,分明是“三人成虎”式的内耗:平台烧钱换流量,商家赔本保排名,消费者贪便宜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新华每日电讯说得直白:这轮价格战就是“存量博弈”,没带来新消费,反而让全国餐饮收入增速掉了3.6个百分点。
说白了,大家都在围着一个蛋糕互相抢,谁也没本事把蛋糕做大,最后只能一起饿着。
02 声明再漂亮,不如立秋奶茶见真章
现在三大平台的声明,字里行间都透着“求生欲”。
美团说要“杜绝不正当竞争”,饿了么承诺“不搞大规模0元购”,京东外卖更直接,喊出“反内卷立场”。
他们还都提到要尊重商家定价权、保护骑手权益、公示补贴信息,听起来像是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知道做生意得讲规矩了。
但老江湖都懂,声明这东西,就像过年时的减肥誓言,说的时候有多认真,转头该吃还得吃。
关键要看真金白银的场合,他们能不能hold住。
下周一就是立秋,这日子在外卖圈可是个大日子。
从2020年开始,“秋天第一杯奶茶”就成了固定战场,去年光是某平台一天就卖了2000万杯奶茶,各种补贴券、满减活动能把手机屏幕铺满。
今年这仗,才是检验平台是不是真“戒暴”的试金石。
要是立秋那天,”0元奶茶“换个马甲变成“立秋专享0元券”,“1分购“改成“新用户首单1分抢”,那这声明就成了给监管看的表演;
但如果真能像说的那样,把补贴控制在合理范围,让商家有钱赚、骑手不白跑,那才算真的往正道上走。
毕竟,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减肥,不是看他朋友圈发了多少健身照,而是看他饭局上能不能忍住不动筷子。
03 外卖圈终于要长大了?
其实平台自己也该明白,靠撒钱抢市场的日子,早就该结束了。
以前外卖圈是“双雄争霸”,美团和饿了么闭着眼睛烧钱就能圈用户;现在京东外卖杀进来,变成“三国杀”,但市场就这么大,再怎么撒钱也挤不出新空间。
就像两个壮汉在电梯里比谁力气大,最后只会一起把电梯拆了,谁也别想下去。
人民日报说得对,“价格战没有赢家”。
平台烧光融资,商家赚不到钱,消费者吃不到好东西,这种模式撑不了多久。
现在监管出手约谈,对平台来说未必是坏事。
就像家长拿着戒尺站在旁边,看着你把手里的零花钱花在正途上。
与其把钱砸在没用的补贴上,不如想想怎么把配送速度提快点,怎么让商家佣金合理点,怎么让骑手不用顶着暴雨狂奔。
专家朱丹蓬说得挺实在,未来外卖平台的竞争,该从“比补贴”变成“比服务”了。谁能把配送效率做高,谁能把商家成本降下来,谁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谁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毕竟,大家点外卖是为了方便、好吃、实惠,不是为了天天蹲点抢那杯可能根本喝不完的0元奶茶。
最后说句大实话
外卖平台这波集体表态,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说明一个道理:再野的市场,也得有规矩。
消费者想要实惠,但不想看商家亏本赚吆喝;
商家想多接单,但不想被补贴绑架;
骑手想多赚钱,但不想拿命换钱。
平台真正该做的,是把这些需求捏合到一起,而不是拿补贴当万能药。
至于接下来会怎么样,咱们不用急着下结论。
先看看立秋那杯奶茶,到底卖多少钱,谁来买单,谁能赚钱。
毕竟,时间会给所有表演打分,而市场的分数,从来都很公平。
- END-
盛达优配-怎么找配资公司-安全股票配资-股票市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