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一直对储能产业挺感兴趣的,平时也会关注这方面的消息。现在全球都在积极往新能源时代迈进,储能产业就像突然“火”起来了一样,在能源领域的热度越来越高。它可太重要了,就像是一座连接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不断变化的电力需求的桥梁,对构建稳定、高效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起着关键作用。
2024年的时候,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占了全球的60%多,这数据一出来,大家都知道储能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机。不过呢,表面看着一片大好,实际产业发展面临的情况挺复杂的。政策、技术、市场这几个方面相互影响,决定着储能产业未来到底能走到哪一步。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
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
最近这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好多政策来支持储能产业发展。
就说2025年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个部门一起发布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啥要出台这个方案呢?因为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新型储能制造业这几年发展得也不错,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慢慢完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还冒出了一些龙头企业,在国际上也开始有了点影响力。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像技术标准不统一,市场竞争没个规范,乱糟糟的,所以特别需要政策来引导和规范一下。
这个方案目标定得挺高,计划到2027年,让中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在国际上特别有竞争力,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还要培育出3-5家能主导产业生态的企业。在这之前,2024年11月6日,工信部就先把这个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拿出来,向大家征求意见了,整个过程很严谨,充分考虑了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趋势。
国家能源局在推动储能产业发展上也没少出力。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这就能看出国家对储能产业有多重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也明确表示,要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储能在电力系统里的调节作用。国家能源局按照相关能源安全新战略,努力推动新型储能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到2024年底的时候,全国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了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差不多是“十三五”末的20倍,比2023年底增长了超过130%,这增长速度可真快,政策在里面起了大作用。
地方上也没闲着,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政策。拿云南省来说,他们发布的《云南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里提到,到2025年要建成200万千瓦以上的新型储能项目,还要开展各种应用示范,建立相关机制。
这个方案针对新能源开发、电网调节、用户侧应用等不同场景,都规划了详细的储能项目建设计划。在新能源多的地方,配套建设储能设施,这样就能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让电力供应更稳定;在电网这边,建设储能电站,可以增强电网调峰、调频的能力,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在用户侧,鼓励工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安装储能设备,这样就能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能,用电高峰时使用,降低用电成本。
云南省还制定了不少保障措施,像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市场机制、强化技术创新等等。在政策支持方面,符合条件的储能项目能拿到财政补贴,还能享受税收优惠;在市场机制方面,建立了储能容量电价机制,让储能项目能有合理的收益;在技术创新方面,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一起搞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不过,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是政策补贴慢慢减少,或者政策方向变了,企业就得赶紧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里找到正确的方向,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企业得时刻关注政策动态,提前做好规划,加强技术创新,控制好成本,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进步
这可是推动储能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现在储能技术有不少路线,磷酸铁锂电池因为自身的一些优势,成了当下的主流选择。它成本相对没那么高,原材料来源比较广泛,价格也比较稳定。而且安全性挺高,在充放电的时候,热稳定性好,不容易出现热失控这种危险情况。虽然在能量密度方面不是最厉害的,但也能满足现阶段储能的需求,不管是大型储能电站,还是分布式储能项目,都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技术一直在发展,其他技术路线也没闲着,都在努力突破。之前我去参加第十五届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的时候,就看到好多新技术。液流电池在关键材料技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研发人员在提升电堆性能、优化双极板设计、改进电解液配方、研发高性能离子交换膜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就是为了提高能量效率,让系统更可靠,延长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也有不少进步。在大流量高效压缩机的研发上,不断提高压缩效率,降低能耗;在大膨胀比高可靠透平膨胀机的供给能力方面,持续优化设计,让设备更稳定、更可靠;在大容量高密封性储气设施及高效储热装备的布局上,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提升能量转化效率。
钠离子电池则朝着长寿命、高比能、宽温域、高功率的方向发展,全力攻克大规模钠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难题。和锂离子电池比起来,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资源更丰富,成本潜力也更低,说不定以后在储能市场能占据重要位置呢。
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都很积极。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里的“大拿”,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上投入了不少资金。2024年6月22日,它在厦门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建设项目(一期)开工了。这个项目在火炬高新区同翔高新城,是由火炬集团投资建设的,建成后交给宁德时代旗下的厦门实证储能科技研究院运营。项目占地大概150亩,总投资约30亿元,计划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
项目建成后,主要做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的大规模储能并网实证,开发先进的测试技术和装备,还要制定高水平储能电站系统级并网的行业标准。通过这个项目,宁德时代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储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完善,对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
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的成立,也给技术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个联合体把很多中央企业的优势资源都整合到了一起,把科研、生产、应用各个环节的力量都凝聚起来,一起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让新技术能更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高中国储能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为啥磷酸铁锂电池能在这么多技术里成为主流呢?主要还是因为它综合性能比较好,在成本、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之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能满足现阶段大规模储能应用的基本需求。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像固态电池、氢储能这些新兴技术以后什么时候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彻底改变储能行业的技术格局呢?这也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循环寿命也更长,被看作是未来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过目前它还存在一些问题,成本比较高,生产工艺也很复杂,还得进一步突破技术,完善产业配套才行。
氢储能储能容量大、存储时间长,而且还零排放,在大规模储能和长时储能领域潜力巨大。但氢的制取、存储和运输技术还不太成熟,成本降不下来,这就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
市场规模增长但竞争激烈
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增长得特别快。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大概是43.7GW/109.8GWh,功率/能量规模比上一年增长了126.5%/147.5%。全国前十的省份累计装机功率都超过3GW了,内蒙古因为新能源资源丰富,功率规模在全国排第一;新疆在容量规模上是最大的。
在储能采招市场,2024年国内总共完成了1189次储能采招工作,华电集团采招落地规模超过10GWh,成了当年的“采购大户”。从这些数据就能看出来,国内储能市场需求特别旺盛,各大能源企业也都很重视储能业务。
把眼光放到国际市场,中国储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在加快。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超过300GWh,差不多43.3%都出口到了世界各地,全球出货量增长很明显。
宁德时代和沙特ACWA Power签了红海新城项目,这个项目规模很大,目的是为红海新城提供稳定、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帮助当地构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体系。红海新城是沙特未来的绿色城市样板,对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求非常高。宁德时代凭借先进的储能技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成功拿下了这个项目。
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宁德时代遇到了不少挑战。当地气候高温、高湿度,比较复杂,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下项目管理也有难题。不过通过和当地团队紧密合作,宁德时代对储能系统进行了针对性优化,保证它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这个项目成功实施后,不仅给宁德时代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还提升了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华为在肯尼亚部署了“光储柴”微电网,给当地偏远地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肯尼亚有些地方位置比较偏,电网覆盖不到,电力供应不稳定,这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影响很大。华为的“光储柴”微电网解决方案,把太阳能发电、储能系统和柴油发电机整合到了一起,根据当地的用电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实现了多种能源的优化调度。
在项目建设的时候,华为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本地化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降低了项目成本,提高了项目的适应性。通过这个项目,华为给肯尼亚当地居民带来了便利,也为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不过,越来越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会遇到文化差异、政策法规不同、市场竞争激烈等各种问题。比如说,不同国家对储能产品的安全标准、环保要求都不一样,企业得花很多精力去适应和满足这些要求。在欧洲市场,对储能产品的环保标准要求就特别高,企业必须保证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都符合严格的环保法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策法规不太完善,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企业投资的时候就得谨慎评估风险。
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到底是什么呢?又该怎么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就得企业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加强本地化运营,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办法
现在储能产业虽然发展得快,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产业健康发展有不小的影响。其中,低价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企业为了短期内多占点市场份额,就采取低价策略,导致产品价格战打得很厉害。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了,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用劣质材料,这给储能产品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隐患。
就像2024年,有个地区的一座储能电站在运行的时候突然起火了,虽然没造成人员伤亡,但财产损失很严重,这也让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储能安全问题。后来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部分储能电池质量不过关,长期运行出现热失控,最后引发了火灾。这事儿给大家提了个醒,低价竞争带来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了储能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麻烦,必须得解决。
还有,行业标准的发展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现有的标准体系没办法很好地规范它们。不同企业生产的储能产品在规格、性能、接口这些方面都不一样,这给储能系统的集成和应用带来了困难。比如说在储能电池标准方面,现在市场上的电池产品容量、电压、尺寸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范。这就让储能系统集成商在选择电池的时候很头疼,增加了系统设计和调试的难度,也不利于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行业内也在积极想办法解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动技术突破是关键。研发固态电池、液流电池这些新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和安全性,从根本上避免低价“内卷”。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代主流储能技术。现在好多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加大对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构建完善的安全标准体系,明确产品的安全规范,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这些也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合作,加快制定和完善储能产业相关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对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和企业,要依法处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储能产业前景广阔
综合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来看,储能产业的前景很广阔,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从政策角度来说,各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储能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肯定会持续受到政策推动。以后,政府可能还会出台更多鼓励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像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技术研发支持等等。
在技术方面,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储能技术会不断创新和突破。像固态电池、氢储能这些新型储能技术,以后说不定就能实现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现有的技术也会不断优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增强安全性。
从市场需求来看,全球能源转型在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对储能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在电力系统里,储能在调节电力供需平衡、提高电网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这些方面,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用户侧,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还有用户对能源管理需求的增加,储能的市场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从数据上看,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在40.8GW -51.9GW之间,这就能看出市场对储能的需求有多强劲了。
储能产业的发展对全球能源转型意义非凡,它能帮助实现可持续能源供应,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通过储能系统,可以把多余的电能存起来,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时候再释放出来,实现能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产业发展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一起发展。从储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安装到运维,整个产业链涉及很多环节,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储能产业的发展还会促进电池材料、电子设备、智能控制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
参考资料:
【1】《500Ah储能电芯将于今年下半年量产,行业协会:储能行业正经历产业革命》;
【2】《新型储能:如何避免“内卷式”竞争》;
【3】《新增43.7GW/109.8GWh!2024年度CNESA储能数据重磅发布》;
盛达优配-怎么找配资公司-安全股票配资-股票市场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